李辛:身处险境亦从容

2011年09月19日 18:11:11
 

李辛:身处险境亦从容

□刘春华  林有生  危成  见习记者张福明

  【人物档案】  李辛,男,19132月生,日东湖洋人,1930年参加游击队,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1935年入党,历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警卫员、部队政治指导员、瑞金县公安局长、广州市越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。

  4 月26 ,。我们到达老红军李辛在广州老干部休养所家时,已是上午九点半,其时,李老尚未起床,他的儿子李宁接待了我们。

  为了照顾父母亲,十年前李宁就没再出去工作。他说,母亲还在世的时候,他的工作就是陪伴和服侍两位老人,买菜、做饭、洗衣,与老人们聊天,尽可能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。其母郭艳萍(别名郭春梅)也是一名瑞金籍的老战士,在战争年代与其父相识结婚,已于20107月去世。前两年,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,李宁姐弟五个回过一趟瑞金老家。

  “一个哥哥、三个姐姐都得忙自己工作,母亲去世后,父亲对我的依赖程度更深了。”李宁告诉我们:“他现在就像个小孩,生怕离开我,一看到我穿起外套,就怕我要出门,便紧抓住我的衣角不放手。”

  这次听说老家来了客人,李老一骨碌地爬了起来,让儿子李宁也感觉到意外。“我的老家在日东湖洋!”采访中,98岁高龄的李老对瑞金老家的记忆格外清晰:“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很苦,我家里特别苦……”

苦难童年:父亲遭地主毒打致死

  李辛出生在日东湖洋一个贫雇农家里,父亲常年给地主干活,累死累活也无法解决全家人的温饱。一天,父亲被地主打得遍体鳞伤赶出了大门,回到家中没几天就死了。母亲被迫改嫁,妹妹也卖给了人家,才五、六岁大的李辛从此成了一个孤儿。十来岁的时候,李辛开始给地主放牛做工。

  1930年,17岁的李辛参加了游击队。在1931年游击队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后,李辛在团部当了一名通讯兵。193410月,李辛随红一方面军从福建出发参加了长征。

雪山历险:半山腰上拖着马尾巴前进

      19356月,红军开到夹金山下。夹金山一直插进云霄,一年四季都积着厚厚的雪,空气稀薄,呼吸非常困难。战士们都穿着单衣往雪山上爬,有的人被大风吹倒,马上就被冰雪埋掉。走到半山腰,突然间下起了暴风雪,战士们只好把背包里的衣服拿出来穿在身上,部队首长叫大家赶快做准备。话还没传完,又一阵鸡蛋大小的冰雹呼啸着打过来!战士们就像置身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中,撑着雨伞、裹着油布都没用,震耳的冰雹声,简直像天塌下来一般。在这紧要关头,李辛的双腿却深深地陷进了雪地里,任凭警卫班的同志们怎么使劲拉他,就是起不来。最后,团政委牵来自己的马,让李辛抓住马尾巴才被拉了起来。

  战士们越往山上爬越感到呼吸困难,觉得好像胸口压着两块大石头一样,透不过气来,心在怦怦地跳,就连张嘴也感到困难。下山时因为山的背面没有太阳,更加寒冷,战士们浑身哆嗦,连跑带滑地往下滚,让大伙儿高兴的是,没走多远,就碰上了带着“扩大川西北根据地”标语的红四方面军同志。战士们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激动,紧紧地拥抱在一起。

留守营地:与政委合唱了一回“空城计”

  红一军团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后,一举攻下直罗镇。其时,李辛是第二师五团政委赖传珠的警卫员,李辛随同政委四处打游击,打击地主恶霸,收缴武器弹药,发展壮大地方武装。部队宿营地离直罗镇不远,在阜县一个叫老虎头的地方。

  一天,游击队出去活动,仅留下政委、李辛、勤务兵和一名马夫看家。当地的地主知道后,马上通风报信,并在傍晚带来一个民团进行围攻。在留守的四人当中,勤务兵和马夫都没打过仗,只有政委和李辛会开枪。这让李辛和政委很紧张。宿营地当时存放着收缴来的大量武器和弹药,一旦敌人攻进来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政委赖传珠一边吩咐勤务兵和马夫把重要武器扔到院内的一口井下,一边带领李辛依托四周的围墙奋力向外射击。李辛按照政委的意思,把四个人的帽子摆放在围墙的四个角上,虚张声势唬住敌人,等待援兵。

  深夜,天降大雪。趁敌人不敢贸然冲进,李辛守在院子前面掩护,让政委带着另外两人从后侧围墙摸出,直到他们顺利转移,李辛才悄然离开。这一夜,李辛与政委把敌人成功拖到了天亮。天亮后,游击队回来了,苦守了一夜的民团被打跑。

新闻网新闻热线:0797-2557296